和噪声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百叶风口、散流器、条缝风口送风等宜采 用2-5m/s风速,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6、 回风口的面风速一般按下表中推荐的风速选取。当房间内对噪声要求较高时, 回风口的风速可适当降低。(民用条文7.4.13)
7、 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 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技措4210.2)
1、单层百叶风口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侧送时,其空气动力性能比双层百叶风 口略差,仅用于一般空调工程,多数情况下用作回风口。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m/s。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 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采暖条文6.5.9&民用
11、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 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技措5.4.10.2)
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
2、 上部送风时,一般房间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风口等侧送, 侧送气流宜贴服; 有吊顶时,应根据空调区高度与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散 流器;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或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C的高大厂房, 宜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因素。在选型时,应确定风口风速,计算风口风量、有效面米乐M6 m6米乐积、 设成,特别要注意建筑梁或柱子等对气流的影响。对一些技术要求特殊的空调区
10、 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次/h换 气。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v2m/s。(技措4.5.8)
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技措
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
3、侧送式置换送风米乐M6 m6米乐口的安装,距地高度宜小于0.8m;出口风速民用建筑不宜 大于0.2m/s,工业建筑不宜大于0.5m/s。
4、对于室内散热量大的场所(如计算机房)或高大空间(如影剧院),应优选 用气流特性稳定的下部送风风口。 如建筑结构限制,应优先选用诱导性能好的风 口。冬季送热风时,应注意室内空气热分层现象,宜选用有冬夏季调节功能的送 风口。对于送风口安装高度大于4m的场所,宜使用射流方向可调的风口,以 适应负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