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由中建二局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新国展二期)正式投入运营,并迎来首展。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是目前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投运后,北京万平方米以上专业展览场馆达11家,室内展览总面积近63万平方米,北京展会基础设施实现又一次跨越式升级。中建二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石雨,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经济师丁威受邀出席首展开幕式。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新国展二期)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总建筑面积约61.1万平方米,包括1栋会议中心、1栋酒店、9栋展馆和3栋登录厅,投运后,将成为科博会、文博会等知名展会永久会馆,极大提升服务国际会展能力,成为新时代北京对外交往、国际交流的靓丽新名片。
在北京“十四五”规划的宏大蓝图中,新国展二期项目从规划伊始就被赋予了非凡的时代使命。长期以来,北京会展行业因场馆面积不足而受限,大型国际展会的举办规模与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在此背景下,新国展二期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北京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特别是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蓝图中的关键一环。
作为总部深耕北京建设30年的大型国有投资建设集团,中建二局牢牢把握驻京央企的职责使命,联合北辰集团、北京建工共同组建北京辰星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汇聚三方的资源禀赋和专业优势,统筹实施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选址紧邻新国展一期,周边交通网络米乐M6 米乐平台纵横交错,距离首都机场仅2公里,30分钟可达使馆区、2小时覆盖京津冀城市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为展会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且投用后与新国展一期联动可满足约30万平方米的净展规模,会展容量与配套设施标准均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截至目前,新国展二期已吸引32家国际会展机构设立区域总部,成为助力北京会展行业升级的强力引擎。
俯瞰新国展二期,紫金丝带、琉璃瓦色彩、中轴线模式……众多精致绚丽的传统元素完美融入在建筑的纹理组织中,既像是栩栩如生跃出墙面的古风丝带,又像是新时代信息知识网络下的链接与共享。大气恢弘又极具传统美学的背后,是二局建设者勇于创新、追求极致的品质“匠心”。
为更好展现“丝带”的飘逸和灵动,项目有很多不同的造型和曲面结构,临近板材的尺寸和弧度大多不尽相同。面对高难度的施工挑战,项目应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对材料进行编码,并通过数据分析实时监测过程进度,最终提前10天优质完成既定目标。
会议中心作为项目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涉及大跨度钢结构提升这一难点。为此,团队仅用1个月时间,研究出一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实时监测的钢结构整体提升调平系统,在9个小时内成功将重达1168吨的钢桁架提升至17米的高度。在机电施工过程中,面对综合管线安装体量大的难题,项目引用风管自动法兰焊接机,实现焊枪运动的精确定位,极大提升焊缝质量,保障建筑外观。
好的品质不单单体现在建筑的交付观感,更体现在投用后的使用体验。为充分保障新国展二期的展览效果和观众体验,团队在材料上米乐M6 米乐平台优中选优,会议区域着重声音的处理,首层主会场吊顶采用金属网框及冲孔吸音板材、墙面采用金属复合硬包,解决了超大空间的声学问题,保障极致的音质享受。序厅部分采用开透式铝板装饰面层,施工时对钢结构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完美还原了设计效果,此外,项目还对墙面做了分割设计,增加了空间层次感,有效满足各类场景的使用功能。
前沿科技与创新设计交相辉映,智能设备与新能源汽车琳琅满目……在新国展二期首展上,有近6000家参展企业,展出产品超18万款,展馆内参展商和观众络绎不绝,盛况空前。展会期间,中建二局300余名运营人员用心用情在岗履职,保障展会的顺利进行。
早在2024年12月,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和承建方,中建二局在高品质交付新国展二期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成功中标展馆运营服务项目,持续为新国展二期全面运营和北京会展业繁荣发展贡献“二局力量”。
事实上,发展城市运营业务也是中建二局抢抓城市从增量建设向存量发展机遇,积极巩固城市赛道、培育新的增长极的重要布局,目前,局城市运营业务已覆盖住宅、酒店、医院、学校、会展、文旅乐园、基础设施、新能源等10余种业态。而在新国展二期,中建二局运营团队从试运营期至今,已为汽配展、动漫展等4场展会提供优质服务,合计展览面积17.2万平方米, 投入运营人员3000人次。
从蓝图擘画到场馆启幕,历时3年时间,中建二局以投建运全产业链优势交出了服务首都发展的优质答卷。随着更多国际展会的落地,新国展二期这座凝结着二局人智慧与汗水的会展新高地,也将持续为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