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方针,1月29日,深圳市抢险救灾“绿色通道”项目紧急开启了被称为“深圳版小汤山”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建设。
短短20天,这座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可提供1000张床位的应急院区拔地而起,顺利竣工交付使用,再次彰显了新时代“深圳速度”的奇迹。
而奇迹的背后,离不开无数建设者们的全力以赴、不休不眠地付出。这其中,也有来自中建五局三公司的一份力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援建任务圆满完成后,三公司人再次支援深圳“小汤山”医院建设,并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以实际行动彰显央企“硬核”担当,用最坚定的行动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2月17日上午11点,公司接到紧急任务――援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应急工程”。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公司迅速启动援建工作,短短6小时内,援建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迅速集结完毕。下午六点,8名管理人员、55名劳务工人全部到位,整装待发。现场成立援建党员先锋队,简单的授旗仪式后,63名援建人员坐上了开往深圳的大巴,连夜奔赴深圳“小汤山”建设工地。
收悉中建科工急需援建工人的第一时间,张宁作为安装分公司在华南区域的负责人,主动请战担任此次援建现场负责人和援建临时党支部书记,火速调动分公司在华南区域的劳务力量,短时间内组建了一支抗“疫”主力军。“这不仅仅是兄弟单位的需求,更是一种使命的呼唤,国家有需要,我们必须上!”张宁如是说。
“上次援建雷神山没能有机会去,这次终于赶上了!”从接到援建电话到坐上开往深圳的大巴,周渲涵只用了40分钟。仅在大半个月前,周渲涵还在缅甸项目上,由于交通管制,周渲涵错过雷神山援建机会后,这次终于成功赶上了深圳“小汤山”建设。征战海外,援建雷神山、深圳“小汤山”,只要组织有需要,周渲涵作为党员总是在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
连续乘坐13个小时的长途大巴,第二天早上七点,援建队伍顺利抵达深圳“小汤山”建设现场。来不及做任何修整,甚至顾不上吃早饭,管理人员迅速协调各类施工物资和工器具,组织工人进行安全早教育,60多名援建人员火速加入现场“战斗”,不浪费一分一秒。
5天内要完成隔离病房西三区、四区全部室外风管安装及设备连接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援建项目部紧紧围绕工程目标任务,第一时间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将工期安排精确到每小时。现场8名管理人员迅速进行分工,党员带头,设立施工、劳务管理、安全防疫、商务、后勤等岗位,合理有效配置人员和物资,充分发挥效用最大化。
周渲涵是次援建深圳“小汤山”项目现场商务负责人,同时他也负责现场60多人的吃、住等后勤保障工作。车辆无法进入工地,每次米乐 登录入口吃饭前,周渲涵就喊上几个工人,来回3公里搬运盒饭,一天下来,光是接盒饭就要走上10几公里。
有一次饭店老板送晚了,耽搁了近一个多小时,现场60多个人都在饿着肚子施工。这可是周渲涵费了老大劲才找到的资源,纵使心中有气,他也不敢责怪老板,“我担心出纰漏,我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去饭店守着,老板一起送盒饭。”就这样,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大男人,一到吃饭时间,只要现场拖得了身,周渲涵就步行3公里打车去饭店提前等待,只为了保证工人们能按时吃上热饭。
在深圳“小汤山”建设工地的第七天,何壹斌的微信步数累计已超过了20万步。在大家纷纷感叹每天的微信步数封面都被他占领的同时,这位“微信运动达人”严格现场施工“人、机、物、法、环”五要素管理。进度紧张,施工面大,数万米的施工现场,何壹斌四处奔走,各方协调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物资,一天下来,最多的时候要走上20公里,何壹斌微信步数背后的“秘密”就在这里。
在党员先锋的带领下,63名援建人员昼夜鏖战,进场8天,顺利完成西二、三区全部室外风管安装及设备连接任务,并协助兄弟单位圆满完成材料转运、风管合管、成品支架安装等工作,得到了建设各方的充分认可。
超高速风管距离地面最少有5米,材料运送困难,安装起来难度较大;现场物资需求量大,缺额大,短时间难以配齐;工地、宿舍、项目部相互间距离远,后勤保障工作开展困难……面对一连串的难题,援建人员与兄弟单位协同作战,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深圳“小汤山”建设任务。
在隔离病房西二、三区风管安装和设备连接过程中,累计需要各规格入户弯头336个,由于此类弯头需求量极大,现场制作供不应求。经与其他单位管理人员商议后,援建队伍立即派出7名熟练工人,前往现场风管加工厂协助制作弯头。在只有一台旧咬口机的情况下,采取剪刀裁剪、手工制作的方式,向西二、三区供应了约180个各类弯头,有力地保障了现场验收节点的完成。
通过60余名援建人员通宵达旦的不懈努力,最终助力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顺利交付,圆满且安全地实现了一个个新突破,创造了一串串“硬核”数据:
仅在72小时内,累计完成336处支管接驳;5天内,累计安装风机米乐 登录入口12台,完成约3200平米风管、560米综合支架的安装,协助兄弟单位加工转运180节风管。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关键时刻,三公司人冲锋在前,以“硬核”速度助力各处防疫医院建设,奋勇抗“疫”,展现了“中国速度”奇迹背后的“湖湘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央企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