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风管改变方向、变径或汇、分支路时,不宜采用方(矩)形箱式管件替代弯头、渐扩(缩)管、三通等管件;当必须使用分配气流的静压箱时,其断面风速不应大于1.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6.12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3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
3.3、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来源2: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7.4.13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9.4.4
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喷口侧向送风的风速宜取4m/s~10m/s。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7.4.11
2.6、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噪声的要求、送风口形式及安装高度和位置等确定,可参照下表数值: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9.1.5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一般采用3m/s_5m/s为宜。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0.1.4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1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3
2.3、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排烟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
2.1、对于如地下车库这种对噪声要求低、层高有限的场所,干管风速可提高至10m/s。另外,对于厨房排油烟系统的风管,则宜控制在8m/s~10m/s。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6.6.3
2.2、机械加压送风系米乐M6 米乐平台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米乐 登录入口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
1.6、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按下表:
4.1、当采用百叶窗时,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遮挡系数,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当采用防雨百叶时系数取0.6,当采用一般百叶时系数取0.8。
来源: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4.3-5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
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的声功率级将增加2dB,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的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8.5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
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米乐 登录入口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
2.8、回风口的风速,可按下表选用;当房间内噪声标准要求较高时,回风口风速应适当降低。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
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米乐M6 米乐平台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